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有“名的文化”之说,主导中国思想界几千年的儒家学说本就有“名教”之称,由此形成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,使中国人尤其重视自己的姓名,那古人起名有什么原则呢,根据古籍记载,有史可查的最早命名原则是在2690年前,春秋时代的鲁桓公(姬允)六年(公元前706年)九月丁卯日,他的太子出世了,应该怎样起名呢?他向有学问的申繻大夫请教,申繻向桓公陈述了五条原则,这五条原则是:“有信、有义、有象、有假、有类。”
古人起名的原则:有信、有义、有象、有假、有类
(1)“以名生为信”(“有信”原则)
据《左传》注云:“如唐叔虞,鲁公子友。”
这是根据传说来编的,唐叔虞出世时,手里有掌纹似虞字,因名日虞。这种神话,是强调统治者出世时,其名出自天生,具有符名的神秘性。
(2)“以德名为义”(“有义”原则)
据《左传》注云“若文王名昌,武王名发。”
这也是根据历史传说而来的,即周文王(姬昌)的父亲见生昌时,有吉样之兆,十分高兴,便说:“我世当有兴者,其在昌乎?”即把兴周灭纣的希望寄托在太子昌的身上。
后来,姬昌生子姬发即武王,又以为已经到了“必发兵诛暴(推翻纣王)”的时候,故名日发。这就是周文王(姬昌)、周武王(姬发)命名的来历。
(3)“以类名为象”(“有象”原则)
据《左传》注云:“若孔子,首像尼丘。”
这是个有关孔子命名的传说。孔子的父母在尼丘山祈祷要生个孩子,后来果然生下孔子,由于孔子出世时,其头顶如汗顶(两边高中间低),像个小山丘,“故名日丘,字仲尼,是其像尼丘也。”
(4)“取于物为假”(“有假”原则)
据《左传》注云:“若伯鱼(孔子的儿子)生,有人馈之鱼,因名之曰鲤。”即孔子生下儿子时,刚好有人送鲤鱼给他,就将儿子命名为“鲤”。这是随意巧合,借物假托之意,也是
古人一种命名原则。
(5)“取于父为类”(“有类”原则)
据《左传》注云:“若子同生,有与父同者。”这是说鲁桓公的儿子与他同一天生日,就命名日“同”。
标签: # 宝宝起名,古人起名的原则有哪些呢
评论列表